“碳”路新途逐“绿”前行
时间:2024-06-29 03:24:44 来源: 作者: 点击:
“碳”路新途 逐“绿”前行
---淮南市“四个路径”全力探索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
一是全力探索煤电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协同路径。聚焦煤炭绿色开采,煤矿单井产能平均单井年产能超700万吨,领跑全行业。聚焦煤电一体化发展,全市31台火电机组2024年底将全部完成烟气超净排放改造,三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行业超低排放强制标准减少30%以上。聚焦煤层气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煤气共采”技术,已建成29口地面瓦斯治理井,日抽采瓦斯气突破5万立方米。聚焦煤系固废综合利用,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潘集、凤台两个煤电固废产业集聚区利用煤基固废制备建工建材、铝硅基产品,年消纳煤基固废206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60万吨。
二是全力探索工业园区全流程绿色发展路径。以中安联合、德邦化工为重点,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低碳科技创新平台。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构建了碳排放→碳捕集→碳利用→碳产业链延伸的循环低碳经济产业链,上游“废料”变下游“原料”,减污降碳协同效益良好。每年直接利用上游二氧化碳超30万吨;园区内建设了共享治污“绿岛”项目,年减VOCS30吨。
三是全力探索清洁运输市场化供需匹配路径。积极推进“公转铁”,利用淮南境内431公里铁路线、16座火车站,建设淮南现代国际铁路物流基地。积极推进“公转水”, 淮河、江淮运河两条黄金水道在淮南十字交汇,二级航道总里程超200公里,码头15座,正在建设江淮枢纽港,水运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油转电”,首批“换电重卡”投入运营,6个货运智慧驿站已破土动工。
四是全力探索扩绿增长绿色低碳生态路径。以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为基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采煤沉陷区生态防治与综合利用协同技术,逐渐变“包袱”为“财富”。对已经稳定的沉陷区采取“生态修复+文旅产业”模式,先后建成大通湿地公园、鸳鸯湖景区和春申湖公园等一批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对边采边陷区域,采取“沉陷区治理+渔光互补”模式,建成凤台顾桥阳光电源、潘集三峡新能源等水面漂浮光伏项目,逐步探索形成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淮南模式”,入选全国深化改革优秀典型案例。
原文链接:https://sthjt.ah.gov.cn/hbzx/gzdt/sxdt/1223770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07-23 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办公室...
- 2020-07-23 按照青海省旅游厕所专项...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 2020-11-26 近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 2020-11-26 展示技艺,亮出绝活,尽...
- 2021-03-31
-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