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时评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发展 > 正文

(改革之声)温州市泰顺县瞄准“绿色跑道”以改革破题走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态共富”之路

时间:2024-09-25 03:11:54   来源:  作者:   点击: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数字中国、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要求,高质量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改革争先创优,加强改革经验推广推介,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为浙江“两个先行”提供支撑保障,特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办公网”“浙江省生态环境政务网”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改革之声”栏目,择优登载各地各单位改革工作的创新做法、亮点成效,并同步推送省厅“官微”,供各级交流借鉴、互促共进。

  泰顺县是浙江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县之一,素有“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之称。近年来,泰顺县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优势,在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争做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建立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成全国第一批濒危动物保育示范基地(黄腹角雉);大溪源蝴蝶谷入选第二批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共同富裕入选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泰顺县筑牢生物多样性底盘力促“生态共富”被省生态环境厅推荐申报浙江省第三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

  一、构建三大保护体系,厚植生物多样性价值优势。一是构建区域保护体系。设立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珍稀物种保护。编制实施全国首个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机制和政策保护制度。深化与省市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开展2020-2021年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0-2022年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最新数据显示,乌岩岭保护区内分布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25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9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1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记录到昆虫25目221科1308属2245种,有力验证了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二是构建科研保护体系。建立了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博士后工作站,系统开展黄腹角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外监测、基因检测和栖息地改造研究,成功突破濒危鸟类孵化和育雏技术难关,掌握黄腹角雉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使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由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500多只,获评“2021-2025年中国动物学会濒危动物保育示范基地”。开展浙江雪胆拯救保护工程、蛛网萼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等项目研究,出版《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浙江雪胆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浙江乌岩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图鉴》等8本科研专著和图鉴,为壮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物种及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坚强保障。三是构建信息保护体系。借力数字化改革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平台和场景体验建设,广泛开展红外相机技术与“3S”(RS、GIS、GPS)技术应用,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系统、保护区远程视频监测系统,实现森林资源管理、重点保护动植物实时动态监测传输。如,在乌岩岭保护区布设红外相机210多台,收集野生动物图像资料万余份。一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纳入生态补偿试点示范工作,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完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相关制度。制定严格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办法,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减轻开发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二、健全三大政策机制,夯实生物多样性制度保障。一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该县严格落实“珊溪库区”水源地保护责任,与文成加强合作,增进交流,和谐发展、协同共治,签订《飞云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书》,加强飞云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节约工作,确保飞云江水环境质量稳定并力争有所改善。2019年以来,温州人民的大水缸珊溪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5年累计争取省级绿色奖补(出境水水质)7.73亿元。二是健全生态搬迁机制。实施“生态大搬迁”工程,重点对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珊溪库区、水源保护区等居住群众实施生态搬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以更优的生态空间拓宽生物多样性繁荣圈,推动生态空间向生灵空间跃升。20年来,投资6.62亿元建成26处安置小区,累计完成整自然村搬迁384个,累计移民人数突破10万人。曾在浙江“消失”30多年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两度“现身”泰顺,且极有可能已成种群,充分彰显出泰顺生态搬迁实践推进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共生共荣的显著成效。三是健全生态监管机制。印发、施行《泰顺县珊溪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方案》、《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县水源地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旬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总结”机制,至目前,该县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以上标准。按照省市部署深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持续加大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力度,全面开展问题整改销号;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机制,最高赔付500万元,最大限度降低群众财产损失保障群众利益,缓解人类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保护矛盾。

  三、拓展三大转化路径,发展生物多样性富民产业。一是拓展资源价值转化路径。依托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泰顺廊桥-氡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华东大峡谷、种子星球、云岚牧场、大溪源蝴蝶谷等一批生态文旅项目,实现文旅交融、寓教于游,打造集研学、科普、亲子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旅游线路。如云岚牧场做足“牛”文章,旅游综合产值超3亿元;大溪源蝴蝶谷做深“蝴蝶经济”,2021年以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32万元,相较于5年前增长了近5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双赢”。近几年全县游客接待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二是拓展科研价值转化路径。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壮大生物多样性相关产业链条,推动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产业平台和重点研发平台建设,建立“生物多样性+产业”共赢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价值变现增值。如,开发利用栀子等特色生物资源,在省级经济开发区内引进康鸿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加强与南京林科院等科研机构技术合作,设立栀子和栀子花产业研发中心,转化科技成果19项,量产冷凝皂、保湿水等18款“品栀”系列护肤产品,栀子花产业链创造年产值2亿元。三是拓展品牌价值转化路径。充分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加快“绿水青山”价值变现增值,大力发展一罐茶叶、一箩薯芋、一篮水果、一瓶蜂蜜、一服草药、一包干菜“六个一”现代特色农业,打造了泰顺三杯香、泰顺猕猴桃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其中,“泰顺三杯香”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区域公用品牌达到19.14亿元,带动约5.5万农户增收、户均增收约1.8万元;“跑步鸡”项目3年时间累计实现浙闽两省车头村等1500户养殖,其中低收入农户70户,助力7个村集体年收益增收10-15万、农户人均年创收2万元以上。

  


原文链接:http://sthjt.zj.gov.cn/art/2023/12/6/art_1201818_589500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时评网 sp.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