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时评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特惠景区 > 正文

闽江河口湿地11年来首发科考报告

时间:2025-01-04 21:21:46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日,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布了成立11年来的首次科考报告。报告显示,与2011年的科考报告相比,闽江河口湿地野生脊椎动物增加175种(其中鸟类71种、鱼类104种),维管束植物增加68种(主要为湿地公园园林植物)。

  2013年,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保护区管理处委托福建师范大学开展闽江河口湿地综合科学考察。这是继2011年科学考察后的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

  本次科考范围覆盖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全域生物与非生物的相关指标,历时2年,共进行了72次鸟类调查、23次植物调查、7次鱼类调查、160站次底栖动物调查等,制作植物、底栖动物标本约200份,拍摄了各类动植物影像记录资料,绘制了植被类型、景观类型、土地覆盖类型、土壤类型等图件,系统地完成了对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现状的全面调查。

  科考报告显示,闽江河口湿地有野生脊椎动物42目137科570种、水生生物599种(不含脊椎动物)、维管束植物72科172属209种,其中鸟纲20目67科337种、鱼类2纲19目67科215种。

  与2011年的科考报告相比,野生脊椎动物增加175种(鸟类71种、鱼类104种),维管束植物增加68种。

  闽江河口湿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1种(国家一级27种、国家二级64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以上动物44种(极危9种、濒危16种、易危19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以上动物34种(极危9种、濒危14种、易危11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动物有27种。

  鸟类作为闽江河口湿地主要关注对象,本次科考报告共收录20目67科337种。鸟种数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2.4%,占福建省鸟类总数的57%。其中水鸟172种,占鸟类总数的51%;林鸟165种,占鸟类总数的49%;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4种(国家一级保护18种、国家二级保护56种);IUCN物种红色名录易危12种、濒危10种、极危5种。

  与2011年的科考报告相比,本次科考新增记录鸟类71种,其中IUCN红色名录中极危2种(青头潜鸭、白鹤),易危3种(红头潜鸭、白头鹤、三趾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青头潜鸭、白鹤、白头鹤、彩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鸳鸯、小鸦鹃、林雕、白腹鹞、画眉)。

  此次科考报告共收录鱼类215种,比2011年科考增加104种。其中,IUCN红色名录极危3种、濒危5种、易危3种,国家一级保护鱼类3种、国家二级保护鱼类4种,CITES名录附录II鱼类3种。

  首次详细调查底栖动物分布

  此次科考共收录底栖动物314种,首次对闽江河口湿地不同生境和不同植物群落底栖动物分布作了详细调查,并收集制作标本。

  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分别鉴定出维管植物197种,主要植被类型为草本沼泽植被、沙生植被、红树林植被和浅水植被等类型。草本沼泽植被包括芦苇群落、短叶茳芏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两歧飘拂草群落、狗牙根群落、铺地黍群落等。沙生植被包括木麻黄群落、厚藤群落、海边月见草群落等。湿地公园还分布有常绿阔叶林植被、农田植被和园林植被等。

  本次综合科学考察首次对闽江河口湿地主要地表水水体类型的水质,以及退养还湿改造后的碳汇减排效益等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分析了退养还湿相关措施对水鸟觅食和栖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未来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也将为以闽江口湿地保护区为中心的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奠定坚实科研基础。


原文链接:https://sthjt.fujian.gov.cn/zwgk/ywxx/stbh/202501/t20250102_660147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时评网 sp.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