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时评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服务 > 正文

青海海东:立法保护河湟文化

时间:2021-09-07 00:12:19   来源:  作者:   点击:

  

  9月1日,《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青海省首部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制定的法律规范。《条例》共六章五十九条,分总则、保护措施、传承与传播、转化利用、法律责任、附则,将每年六月设定为河湟文化保护活动月。

  河湟文化是在古羌戎文化的历史演进中,以中原文明为主干,不断吸收融合游牧文明、西域文明形成的包容并举、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海东作为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主动担当作为,深入挖掘河湟文化资源,开展河湟文化系统研究,丰富河湟文化内涵载体,抢占河湟文化高地,做好了河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这篇大文章。

  河湟文化保护的内容包含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民间文学、医药、体育;民间节庆、传统礼仪等民俗活动;河湟地区特有的语言;民间民居、服饰、用具;青稞酒、青绣、特色食品、农耕工具等传统工艺和制作技术,工艺美术珍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古树名木、风景名胜;红色文化、革命史迹;历史建筑、城址遗存、传统街巷、历史地段、传统地名;反映河湟地区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名人的典籍、档案、书画音像、手稿抄本、口传文化等资料;其他需要保护的河湟文化事项等共十一大类。

  《条例》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河湟流域生态治理,筑牢河湟文化保护的生态基础,并根据河湟文化生态保护的实际需要,将河湟文化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创建为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采取防火、防盗、防损毁等措施,对濒临消失的河湟文化,市县区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适宜设立标志牌的河湟文化事项,应当设立与所保护河湟文化事项的风貌、特色、环境等相协调的保护标志牌。同时,支持社会力量挖掘、整理、推广民族民间河湟文化艺术,繁荣少数民族文化;鼓励各民族公民相互参与文化活动,共享河湟文化艺术成果,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原文链接: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qh/202109/t20210902_927520.htm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时评网 sp.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