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时评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许可 >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210071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1-09-07 02:13:49   来源:  作者:   点击:

  

    

  符丽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广西考古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方面作用的提案》(第20210071号)收悉,由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交有我单位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是自公元前2世纪至19世纪中后期蒸汽动力取代风帆动力这一时段,古代人们借助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利用传统航海技术沟通世界,开展多领域交流的海路网络,也是东西方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和思想相互传输的纽带。海丝涵盖了古代世界的所有海域,西至北非和南欧的地中海沿岸,东至东北亚的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包括了地中海区域、阿拉伯半岛、东非、南亚次大陆、中南半岛、中国、以及日本和朝鲜半岛。一直以来,我厅非常重视广西考古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方面作用,将海丝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推进。研究确定海丝保护和申遗工作要借鉴陆上丝绸之路申遗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在跨国统筹协调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推动我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为此,我厅组织专业机构对海丝申遗点现场考察、评估;指导北海结合实际,重点推动考古研究、规划编制、法规建设、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等重点、难点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旅游等开发压力,做好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商,建立顺畅的利益协调机制。先后完成了合浦汉墓群禁山重点保护区·四方岭密集区、金鸡岭重点保护区墓葬保护及区域环境整治工程、大浪古城遗址环境整治、草鞋村遗址保护展示、合浦汉墓群文昌塔区墓葬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工程、大浪古城遗址西城墙北城墙及码头保护展示、合浦汉墓群——望牛岭一号墓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等文物保护项目。三次组织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大浪古城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000多平方米,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对于重新认识北海合浦,推进北海合浦乃至岭南早期区域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开展文物展览、文艺展演、文化遗产保护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沟通。分别与柬埔寨的白马省、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菲律宾的普林塞萨港市、泰国的合艾市建立起了友好城市关系。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广西考古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方面的建议非常重要,我厅将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支持重点项目,带动城市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组织、指导专业考古机构继续推进大浪古城遗址、草鞋村遗址考古发掘以及沿海水下文物调查等方面工作,及时整理、公布考古资料;深入挖掘海丝文化内涵,努力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陈水平,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功能;继续发挥北海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支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推动北部湾水下考古研究、广西考古标准库房建设,提升北海水下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水平。

  二、深入阐释海丝历史精神与时代意义,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指导相关专业机构深化海丝主题研究,结合申遗潜力点评估与遴选,深入阐释海丝历史精神与时代意义,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认同。引导地方人民政府落实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充分培育和发挥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品牌效应,继续支持北海策划、打造新颖、多元、贴近海外受众的文化产品。

  三、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文物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文物专业技能。充分利用“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以及举办文物保护培训班等途径,着力建设海丝文物研究新型专业智库,培养一批海丝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才。紧紧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需求,抓好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培养和造就一支门类齐全、业务精湛的海丝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文物保护专业素质。

  四、合作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学术交流、文物保护、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在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框架下,专门设立定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专题国际对话机制,具体协商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学术研究、文物保护、联合申遗等诸多方面的合作事宜,加强宣传,不断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讲好北海故事。

  感谢您对广西文化和旅游事业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8月24日


原文链接:http://wlt.gxzf.gov.cn/zwgk/jytajg/t9998450.shtml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时评网 sp.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