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时评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服务 > 正文

邓小平文献巡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时间:2021-12-10 22:30:36   来源:  作者:   点击:

  2021年12月1日,《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施行之际,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了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品牌、优秀案例、优秀团队、优秀站点)展示活动,旨在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借鉴。本期推出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邓小平文献巡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一场红色文献巡展,一位世纪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2018年起,广安市图书馆发起“邓小平文献展”巡展,先后在广安、成都、绵阳、广元、巴中、达州、遂宁、眉山、内江、泸州、雅安、甘孜等市州巡展,并联动重庆,赓续精神血脉,惠及观众20余万人。

  而今,人们可以通过展览,追溯伟人的一生。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珍贵手迹、小平藏书等共300余种影像图文资料,浓缩了邓小平70多年革命生涯中的艰辛探索和功勋。其中,不乏首次公开的照片、文物和档案,以及孤本资料。它们串联成珠,让人们近距离地感受小平风采和红色精神。

  

  赓续伟人精神让展品走出“图书馆”

  文物无声,却能够让人看到革命先驱为了理想和信念而浴火奋斗的身影。从1927年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邓小平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的。土地革命时期,他领导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开辟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他参与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及东南、西南诸省……

  如今,这位伟人的一生,可以在300余种图文影像资料中回望。在“邓小平文献展”中,精心布置的展览将历史娓娓道来,沉淀在图片、史料中的峥嵘岁月,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一代伟人的成长足迹,同时看到一个民族的独立解放乃至一个崭新国家诞生的光辉历程。

  这些展品中,包括邓榕代表“邓家”捐赠给邓小平图书馆的中外各种版本《我的父亲邓小平》《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俄文版《邓小平》,金箔书《邓小平题词手迹》,线装本《邓小平文选》《邓小平手迹选》,以及《赤光》报刊复印件等孤本文献。广安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品中有不少珍贵文献。比如《赤光》,它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机关刊物,创刊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青年邓小平来到巴黎后不久,便成为这个刊物的编辑,还在上面发表了多篇文章。后来,邓小平将把刊物寄回家,将革命的火种传播给万里之外的兄弟姐妹。而以邓小平头像为封面的《时代周刊》,则是国际友人专程从大洋彼岸寄来的。

  此外,展品中还有小平同志生前阅读过的书籍原本和看过的影像资料,有邓小平手迹的复制件和制作的金箔书等。这些文献弥足珍贵,为了解小平、研究小平、学习小平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信息。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2018年,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契机,广安市图书馆发起邓小平文献展,当时在四川省图书馆展出20余天,吸引了近3万人参观。后来,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2019年,邓小平文献巡回展在广安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遂宁市、眉山市、内江市、泸州市、雅安市、甘孜州等十一个市州举办。此后,邓小平文献巡回展还在南部县、西充县、重庆渝北区、巴南区等四个县区举办。

  靠着精品内容,展览受到不少观众的点赞,“通过观看展览的书籍、手迹,深深受到伟人精神感召。”不少观众观展后留言认为,这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和红色精神的传承之旅。

  邓小平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邓小平图书馆是全世界唯一以邓小平姓名命名的图书馆,目前收藏有关邓小平文献近4000种30000余册(件),电子文献资料170万条(册),已初步建成全国较全面权威的“邓小平文献数据库”。邓小平文献展从邓小平图书馆收藏的有关特色文献中精心挑选出珍贵的文献,分邓小平著作、邓小平年谱、邓小平传记、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小平手迹、小平足迹、小平画册等单元进行展示,展品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全面而生动地诠释了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生。

  “百年初心如磐,百年毕路蓝缕,百年沧桑巨变。通过巡展,让邓小平文献资料走出阅览室,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和利用珍贵资源,为提升全民阅读水平作出贡献。”广安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继续打磨精品展,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在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历史自觉。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dt/2021/12/7/1ed5f6e745ae425ab0f35e5796c8d6a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时评网 sp.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