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时评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加盟 > 正文

创新形式 成果丰富 我局成功举办2020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

时间:2022-02-25 20:49:56   来源:  作者:   点击:

  9月7-8日,我局在亚洲金融大厦成功举办“2020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作为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生态环境领域专业论坛。本届论坛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邀请来自联合国环境署、欧洲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生态环境部,加州、巴黎、伦敦、伦巴第大区、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以及香港、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部门,清华、北大等大学和科研院所专家及能源基金会等3家非政府组织代表,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交流分享了空气质量和气候目标规划、政策工具、措施行动、成效进展等经验,为共建美丽宜居大都市贡献智慧。

  同时,论坛应联合国环境署邀请作为2020年首届“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平行活动之一,发出“全球清洁空气行动”倡导,展示国际大都市的清洁空气和气候行动及成效。

  

  

  一、多方参与,积极评价我市生态环保工作。

  陈添局长,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秘书长海伦娜·瓦尔德(Helena Molin Valdés),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李高司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于建华副局长主持开幕式。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本届论坛23位国际嘉宾全部采用线上视频会议形式参加。

  

  

  

  陈添局长简要回顾了近年北京在治理大气污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的成效,提出更要以首善标准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各项生态环保工作。面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这些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北京愿意与世界各大城市一道加强交流、推动合作、携手行动,让城市更美好。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以及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秘书长海伦娜·瓦尔德(Helena Molin Valdés)均高度评价了中国从全球环境的参与者、贡献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并特别指出,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过去20年北京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降幅超50%,在世界范围内成效瞩目。同时,2010-2019年,北京市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3%。通过协同控制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已初步实现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的“脱钩”。北京的故事和经验值得与国内、区域和全球的众多城市分享。

  

  

  二、凝聚共识,交流分享协同推进空气质量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经验

  论坛首日主题为“能源交通领域协同控制”,韩国首尔市助理市长兼气候与环境本部长郑秀镛、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美国加州空气质量资源局(CARB)主席玛丽·尼克尔斯(Mary Nichols)、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大伟、能源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邹骥等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城市在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绿色交通,助力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改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各大城市普遍共识。我局及市发改委、交通委和奥组委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在改善空气质量、机动车排放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积极宣传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8日,会议设置了两个平行分论坛,聚焦“疫情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启示”、“碳排放交易及绿色金融”2个议题,分享交流新冠疫情下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以及PM2.5、臭氧(O3)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前体物的监测方法、评估手段及治理等措施。讨论国际大都市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排放交易和气候投融资方面的实践和成效,分享通过市场化机制和绿色金融手段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三、创新形式,成果丰富,助力打造我市生态环境交流品牌活动

  (一)首次设立线上+线下圆桌论坛。本届论坛创新形式,分别设置“能源低碳化是改善空气质量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交通是PM2.5、O3与CO2协同控制优先领域”、“碳排放交易实践”3个线下+线下圆桌讨论,国内专家与国际专家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分享经验,研提措施,为我市在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治理和应对气候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一要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创新技术提升能效,逐步提升能源低碳化水平。二要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发展阶段,大力推广绿色交通、提升电动化比例,合理规划城市发展路径,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三要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完善制度法规,构建规范有序的碳市场,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实现蓝天低碳双赢。

  

  

  (二)新媒体助力,全程直播,实现公众云参与。

  本届论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线上线上实时互动,全程直播,为后疫情时代推动国际大都市携手应对环境挑战、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作了很好的示范。

  同时,广泛运用服贸会、局官网等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北京日报、新华通讯、新京报等多种媒体平台同步滚动式发布,极大提升论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充分利用二维码扫描、云存储等信息技术,保证会议资料线上下载,用实际行动践行低碳办会。

  除国际代表外,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京津冀地区城市等负责大气污染治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在京非政府国际组织代表等130余人参加线下会议,数万人次参加线上直播会议。

  

  

  


原文链接: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sthjlyzwg/kjygjhz/10862325/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时评网 sp.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