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多方联动保护“非遗” 打造有序传承体系
时间:2022-05-30 19:25:06 来源: 作者: 点击:
宣城市联动多方力量,积极推动全市“非遗”项目传承发展。
“非遗”保护蔚然成风。宣城市积极参与省非遗中心开展的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形成宝贵资料。编纂发行《守望》、《宣纸志》、《宣笔》等多部非遗出版书籍,填补了宣城市非遗项目实体书籍的缺失状况。其中《宣纸志》是最早修志的人类非遗项目,填补了千年寿纸无志书的空白。为加强宣纸文化区域性整体保护,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批复设立省级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宣城泾县率先在全省县级层面编制实施非遗“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出台非遗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每年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50万元。
“非遗”传承井然有序。宣城市大力推动“非遗”项目融入“双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市校园普及和传承。创新开展“订单式”非遗文化课后服务,各校根据文旅局提供的《非遗项目》,结合本校实际及需求选择3至5个非遗项目,自主对接非遗传承人。采取“结对子”形式,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推进非遗传承。非遗文化进课后服务活动在全市50余个学校展开,惠及超2万名学生。依托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建成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引入非遗影像数字化展示和VR实景体验项目,以科技为载体,打造“非遗”传承新模式。
“非遗”发展推陈出新。宣城积极推动“非遗”项目拥抱新发展、新形势。组织开展重点非遗项目视频拍摄,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媒体平台开展宣传。首创“非遗人家”,打造“非遗+民宿”文旅融合新模式,打造集非遗传承、非遗展示体验、文创陈列销售、民宿餐饮服务于一体的非遗主题体验综合体。依托非遗分布现状,建立非遗活态传承空间格局,明确非遗项目所在村落特色发展点,打造“一村一品”,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共有3家“非遗人家”。
原文链接:https://ct.ah.gov.cn/zwxw/qswlxxlb/87328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11-27 2020“山水暖你壮乡...
- 2020-11-27 11月20日,南充阆中...
- 2020-11-27 11月10日,第三届中...
- 2020-11-27 近日,“成渝十大文旅新...
- 2020-11-27 他的讲解有深度、有广度...
- 2020-11-27 随着11月走向尾声,银...
- 2020-11-27 “本月底,龙潭河景区提...
- 2020-11-27 以旅兴村、以旅富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