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时评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历程 > 正文

“七月流光 群星璀璨”——文旅助力夜经济 畅享盛夏“烟火气”

时间:2022-08-06 04:03:33   来源:  作者:   点击:

  

  赏文化、吃美食、看非遗、品风情。盛夏时节,来大美乌海畅享“人间烟火”。今年以来,乌海市结合市民及游客消费需求,充分开发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高品质夜间休闲消费区域,结合“广场文化艺术节”“首届马戏团嘉年华”“美食节”“后备箱集市”等文旅活动,为市民营造出更为丰富的夜间休闲消费体验,夜间经济发展不断提档升级。

  市区联动 百姓大舞台“群星璀璨”

  7月,在人民公园北门、乌达区人民广场、滨河区文化广场先后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群众大舞台系列文艺展演、乌达区第二十届广场群众文化艺术节、乌海市第二十六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共计34场演出。各专场节目中既有专业文艺院团围绕“两个打造”创作的歌曲《来沙漠看海》、舞蹈《红色跃动》,提升复排音乐情景剧《铁脊梁》精彩上演,又有接地气的全民健身、诗歌诵读、二人台、曲艺等企业专场、群众专场节目。充分发挥“以文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调动市区各行业、群众积极性,让市民群众既能欣赏到精品演艺,又能成为百姓大舞台的主角,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8月,“喜迎二十大 唱响新时代”2022内蒙古民歌大会,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十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海南区消夏文化艺术节将陆续开幕。

  文旅融合 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

  近年来,乌海市积极培育“乌海夜话”小吃街、葡萄公园等夜间游览。扶持乌海礼物、乌海砚、炭雕、烙画等文创产品的发展,助力“乌海有礼”公共品牌建设运营。在“广场文化艺术节”“中国旅游日”等活动中,集中展销葫芦烙画、鸵鸟蛋掐丝工艺画、手工饰品、炭雕、乌海砚台等文化旅游创意商品。同时,在活动现场进行葫芦雕刻、乌海沙书、传统插花技艺、吹糖人等非遗项目展示,文旅融合助力乌海夜经济。

  7月以来,通过在各类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设立后备箱集市区、美食消费区、汽车展销区,形成了以文化为引领,文旅商农等行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据了解,全市三区近200家商户夜间出摊营业,平均日客流量2万余人次。乌达区广场群众文化艺术节期间,销售车辆22辆,带动经济收入310万元。海南区漠中泉美食广场吸引近60个摊位入驻,带动就业约200人。

  8月,2022爱在乌海·城市美好生活节将盛大开幕。该活动过是集文创集市、美食娱乐、文艺演出于一体,推进文旅融合、重拾城市烟火、助力夜间经济、展示美好生活的又一重要举措。

  红色资源 带动文化旅游新风尚

  为深入推进“两个打造”,挖掘历史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盘活用好历史建筑,2022年3月以来,海南区启动实施了“小三线”军工企业遗址修复利用项目,利用厂区旧车间修复打造红色多功能厅、工具展示车间、三线大食堂,恢复主人广场雕塑,将一通厂旧址建设打造成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2022年6月28日,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旧址挂牌为乌海市历史建筑。

  参观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旧址、观看“两个打造”红色文化情景舞台剧《三线印记·致敬篇》演出、品尝“三线食堂”粗粮饭成了乌海红色旅游的新风尚。据统计,7月以来海南区该景区共接待游客约9000人次。

  “文旅+新业态” 推进文旅产业全面发展

  乌海市将“文旅+新业态”培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推动“文旅+商业”“文旅+农业”“文旅+体育”建设。开发建设具有乌海特色、与景区融合度高的文旅休闲街区;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集生态涵养、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让游客能够亲自在葡萄园种下一株葡萄树,在酒窖里品尝陈酿的美酒,在酒庄里感受葡萄酒的故事,让“观长河落日,品红色温柔”成为一种向往;推动全国沙滩足球特色城市建设,建成“南有北海,北有乌海”的国家北方沙滩足球训练基地。促进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为“一刻钟生活圈”建设加码。

  在这个最美的季节,大美乌海正敞开热情的怀抱,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沙漠看海”。


原文链接:https://wlt.nmg.gov.cn/zwxx/msyw/wh/202208/t20220801_20965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时评网 sp.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1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